【上穷碧落词语解释】“上穷碧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燕昭王》诗:“一去紫台连朔漠,独留青冢向黄昏。画图省识春风面,环佩空归月夜魂。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。”虽然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“上穷碧落”,但后人常将“上穷碧落”与“下尽黄泉”连用,形容探索或追求的范围极其广泛,从天空到地底无所不至。
该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志向远大、追求极致,或者表示对某事物的深入研究和探索。在文学作品中,“上穷碧落”多用来赞美人物的胸怀和抱负,具有浓厚的诗意色彩。
词语解释总结:
| 词语 | 上穷碧落 |
| 出处 | 唐代李商隐《燕昭王》(虽未直接出现,后人常用) |
| 含义 | 形容追求或探索的范围极广,从天到地,无所不至 |
| 用法 | 多用于形容志向高远、探索深入 |
| 情感色彩 | 褒义,带有赞颂意味 |
| 近义词 | 上天入地、无远弗届 |
| 反义词 | 畏首畏尾、浅尝辄止 |
补充说明:
“上穷碧落”中的“碧落”指的是天空或天堂,而“下尽黄泉”则是指地底或冥界。两者结合,形成一种极具诗意的表达方式,强调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一词语也被用于形容科研、艺术创作等领域的深度挖掘与不懈追求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“上穷碧落”常与“下尽黄泉”连用,但在单独使用时,仍可独立表达“追求极致”的含义。因此,在不同语境中需灵活理解其具体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