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】“何不食肉糜”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了解民间疾苦、脱离实际的统治者或权贵阶层。这句话表面上看似是建议人们吃肉粥(“糜”指米粥),实则暗含了对现实问题的嘲讽与批评。
一、
“何不食肉糜”最早出自《晋书·惠帝纪》,讲述的是西晋皇帝司马衷在饥荒年份问大臣:“百姓无粟米,何不食肉糜?”意思是说,既然没有粮食,为什么不吃肉粥呢?这句话在当时就已被认为是脱离实际、缺乏同理心的表现。
后来,“何不食肉糜”成为了一个讽刺性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高高在上、不懂民间疾苦的人,尤其是当他们提出不切实际的建议时,常被用来批评其思维脱离现实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何不食肉糜 |
出处 | 《晋书·惠帝纪》 |
字面意思 | 为什么不吃肉粥? |
深层含义 | 讽刺脱离实际、不了解民间疾苦的人 |
使用场景 | 批评权贵、官员、领导等不接地气的行为 |
延伸意义 | 强调要体察民情、贴近现实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网络和日常交流中,表达对脱离现实的批评 |
举例 | “他提出的方案太理想化了,简直像‘何不食肉糜’一样不切实际。” |
三、结语
“何不食肉糜”虽然源自古代,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做决策或提出建议时,应多关注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,避免陷入“纸上谈兵”的误区。只有真正了解底层生活,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