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卑躬屈膝什么意思】“卑躬屈膝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非常恭敬、顺从,甚至到了低声下气、没有尊严的地步。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,常用来批评那些在权力面前丧失自我、一味讨好他人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卑躬屈膝 |
拼音 | bēi gōng qū xī |
释义 | 形容对人非常恭敬、顺从,甚至低声下气、毫无尊严的表现。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今之在位者,或以贪欲而卑躬屈膝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缺乏骨气、谄媚奉承。 |
近义词 | 奴颜婢膝、阿谀奉承、低眉顺眼 |
反义词 | 刚正不阿、挺身而出、自尊自重 |
二、成语含义总结
“卑躬屈膝”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顺从态度,通常出现在面对权威、权贵或强势人物时。这种行为往往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,为了达到某种目的(如升官、谋利、保命等),不惜放弃自己的尊严和立场。
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行为可能出现在职场、家庭、社会关系中,尤其是在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描述 |
职场 | 下属为了讨好上司,处处迎合,甚至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。 |
家庭 | 子女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,放弃自己的想法,一味服从。 |
社会 | 在强权面前,一些人选择低头,不敢表达真实想法。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情感色彩:该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,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。
2. 适用对象:多用于描述他人的行为,不宜用于自嘲或自我评价。
3. 避免滥用:虽然可以形象地表达某些行为,但过度使用会让语言显得刻薄或不够客观。
五、结语
“卑躬屈膝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描绘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,要保持自尊与底线,避免因一时的妥协而失去自我。做人要有骨气,有原则,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