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有哪些】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,词中借古抒怀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。在词中,辛弃疾引用了多个历史人物和事件,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。以下是对该词中所涉及的古典故实的总结。
一、词中主要典故
1. 孙仲谋(孙权)
- 出处: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君主,曾建都京口(今江苏镇江)。
- 典故意义:辛弃疾借孙权之名,赞颂其英雄气概和雄才大略,暗示当前朝廷无能,缺乏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。
2. 刘裕(宋武帝)
- 出处:东晋末年将领,后建立南朝宋,定都建康(今南京)。
- 典故意义:刘裕出身寒微,却能成就霸业,象征着“英雄不问出处”,也暗含对当朝统治者用人不当的批评。
3. 佛狸祠(北魏太武帝拓跋焘)
- 出处:北魏皇帝拓跋焘曾在瓜步山(今江苏六合)筑佛狸祠,后成为百姓祭祀之地。
- 典故意义:此地已成为异族统治的象征,表现了北方沦陷区人民对故土的怀念与无奈。
4. 廉颇
- 出处:战国时期赵国名将,晚年被赵王抛弃。
- 典故意义:辛弃疾以廉颇自比,表达自己虽有报国之志,却因被排挤而无法施展抱负的愤懑。
5. 金人
- 出处:指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,长期侵扰中原。
- 典故意义:反映当时国家外患不断,战事频繁,表达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。
6. “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”
- 意义:感叹英雄难觅,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。
二、典故一览表
典故名称 | 出处 | 人物/事件 | 意义/象征 |
孙仲谋 | 《三国志》 | 孙权 | 英雄人物,象征国家强盛 |
刘裕 | 《宋书》 | 刘裕 | 出身寒微却成就霸业 |
佛狸祠 | 史料记载 | 北魏拓跋焘 | 异族统治的象征 |
廉颇 | 《史记》 | 廉颇 | 报国无门,壮志难酬 |
金人 | 宋金战争 | 金朝 | 外敌入侵,国家危难 |
千古江山 | 《永遇乐》原文 | 无具体人物 | 历史沧桑,英雄难觅 |
三、结语
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通过引用大量历史典故,不仅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修养,更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。这些典故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,更是他情感与思想的寄托。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回顾,辛弃疾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希望,使这首词成为一首极具历史感与现实意义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