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脍炙人口到底啥意思】“脍炙人口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被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,广为流传。但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具体含义并不清楚,甚至误以为它与“美味”有关。那么,“脍炙人口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:脍炙人口
拼音:kuài zhì rén kǒu
字面意思:
- 脍(kuài):细切的肉,即肉丝。
- 炙(zhì):烤肉。
- 人口:嘴巴,引申为人们。
实际含义:
原意是说美味的食物人人都爱吃,后引申为比喻好的诗文、言论等广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。
二、成语来源
“脍炙人口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新纂异同记》中的一段话:“若使此物果能脍炙人口,则吾亦当为之一笑。”后来在宋代的文献中也多次出现,如《宋史·刘跂传》:“其文辞赡丽,脍炙人口。”
由此可见,“脍炙人口”最初是用来形容文章或诗词优美动听、令人回味无穷,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作品广受欢迎、流传广泛。
三、常见用法
用法 | 示例 |
形容文学作品 | 这首诗语言优美,早已脍炙人口。 |
形容言论或观点 | 他的演讲内容深刻,早已脍炙人口。 |
形容人物或事件 |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脍炙人口,深受喜爱。 |
四、易混淆词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脍炙人口”的区别 |
脍炙人口 | 比喻作品广受欢迎 | 强调受欢迎程度 |
喜闻乐见 | 大家都喜欢 | 更强调普遍接受度 |
传颂千古 | 流传久远 | 强调时间跨度长 |
驰名中外 | 在国内外有名 | 强调知名度高 |
五、总结
“脍炙人口”原本是指美味的食物人人喜爱,后来引申为形容作品、言论等广受好评、广为流传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,也反映了文化在大众中的影响力。在使用时,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表达“广受欢迎”的含义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脍炙人口 |
拼音 | kuài zhì rén kǒu |
字面意思 | 美味的食物被人喜爱 |
实际含义 | 比喻作品或言论广受欢迎、流传广泛 |
来源 | 出自唐代、宋代文献 |
常见用法 | 形容文学、言论、人物等受欢迎 |
易混淆词 | 喜闻乐见、传颂千古、驰名中外 |
使用建议 | 用于描述广受认可的作品或观点 |
通过了解“脍炙人口”的真正含义,我们不仅能更准确地使用这个成语,也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