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蘼芜怎么读什么意思】“蘼芜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,常出现在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。对于现代人来说,可能不太熟悉它的读音和含义。本文将从读音、词义、来源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蘼芜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读音为 mí wú。它由两个汉字组成,“蘼”(mí)和“芜”(wú),均属形声字。该词原指一种香草,常用于古代诗歌中,象征高洁、美好或离别之情。
在文学作品中,“蘼芜”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、爱情的纯洁,或是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。由于其文雅的意象,这个词在现代使用较少,但在古文阅读中具有重要意义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蘼芜 |
拼音 | mí wú |
字母写法 | Mí Wú |
部首 | 蘼:艹部;芜:艹部 |
结构 | 蘼:上下结构;芜:上下结构 |
本义 | 一种香草,多生于山野,香气浓郁 |
引申义 | 常用于诗词中,象征高洁、爱情、思乡等 |
出处 | 多见于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等古典文献 |
现代使用情况 | 较少使用,多见于文学研究或古文阅读 |
示例句子 | “蘼芜芳草满江皋,烟水茫茫客路遥。” |
三、拓展说明
“蘼芜”最早见于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:“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靡室靡家,猃狁之故。不遑启居,猃狁之故。”虽未直接出现“蘼芜”,但类似植物的描写常见于先秦诗歌。
在《楚辞》中,“蘼芜”则更频繁地作为意象出现,如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中有“沅有芷兮澧有兰,思公子兮未敢言。荒忽兮远望,观流水兮潺湲。麋何食兮庭中?蛟何为兮水裔?朝驰余马兮江皋,夕济兮西澨。闻佳人兮召予,将腾驾兮偕逝。”
由此可见,“蘼芜”不仅是一种植物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蘼芜”虽然不是日常常用词,但在古文世界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美感。了解它的读音与含义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