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砥柱中流的拼音砥柱中流的拼音是什么】“砥柱中流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起到支撑作用的人或事物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黄河中的砥柱山,象征着坚强不屈、中流砥柱般的支撑力量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,下面将从拼音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。
一、
“砥柱中流”出自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,南至华阴,东至砥柱。”其中“砥柱”指的是黄河中的石山,形如柱子,屹立于激流之中,象征着坚不可摧的力量。后人引申为比喻在危难时刻起关键作用的人或事物。
该成语读音为 dǐ zhù zhōng liú,其中:
- 砥(dǐ):磨刀石,引申为坚固;
- 柱(zhù):支柱,支撑;
- 中流(zhōng liú):水流的中央,比喻关键时刻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砥柱中流”多用于赞扬那些在困难时期挺身而出、承担重任的人或组织,具有强烈的褒义色彩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砥柱中流 |
拼音 | dǐ zhù zhōng liú |
出处 | 《尚书·禹贡》 |
含义 | 比喻在危难或关键时刻起支撑作用的人或事物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或组织在困境中发挥重要作用,带有褒义色彩。 |
近义词 | 中流砥柱、顶梁柱、中坚力量 |
反义词 | 摇摇欲坠、不堪一击、无能为力 |
示例句 | 在金融危机中,国家政策起到了砥柱中流的作用。 |
三、结语
“砥柱中流”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挑战时,要有担当、有力量、有定力,成为他人信赖的依靠。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,都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成为真正的“中流砥柱”。
通过了解其拼音、含义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运用这一成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