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要闻简讯 > 互联科技知识 >

脍炙是什么意思

2025-03-11 13:29:57 来源:网易 用户:陆固芝 

"脍炙"一词源自中国古代,主要用来形容美味的食物。这个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:“脍”和“炙”,它们各自都有特定的含义。

"脍"指的是切得很细的生鱼片或肉片,通常用于生食或稍微烹煮后食用。在中国古代,脍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美食,尤其在文人雅士中更为流行。《礼记·内则》中就有提到“脍,春用葱,秋用芥。”这说明在不同的季节里,脍所搭配的调料也会有所不同。

"炙"则是指烤制的食物,尤其是将肉类串起来烧烤。这种烹饪方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十分普遍。《诗经·小雅·瓠叶》中有云:“燔炙烹煎,君子有酒,酌言献之。”这里的“燔炙”就是指烧烤食物。

当“脍”和“炙”合在一起使用时,“脍炙”就成为了比喻性的表达,用来形容美味的食物或者广受好评的事物。后来,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比喻成功、赞美或广为传颂的意思。例如,我们常说某篇文章是“脍炙人口”的,意思是这篇文章非常优秀,深受人们喜爱和传诵。

总之,“脍炙”不仅是一个描述美食的词汇,更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,它反映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精致与讲究,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